首页 > 优美散文 > 见证“历史”

见证“历史”

作者:我是小民
和儿子一起“战斗”系列之五十三:
见证“历史”
5月13日,星期一。
吃了早饭,儿子没停留就上学走了。拾掇好锅碗瓢勺,在房间里转悠了几个圈圈,实在无聊赖,躺床上休息。
无意中听到一声火车长笛,应该就在左近,心下好生疑惑:哪来的火车啊!
不一会,女房东来敲门。隔壁房客已经搬走,她来问我还要不要“挪防”——隔壁房间位置更好、用水更方便、厨卫等生活设施也较齐全。我本来是有意搬过去的,但我却迟疑了,没有说搬还是不搬。女房东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不多收你钱——跟这间房一样钱——本来是比这间多一百块的。”我不好意思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想等儿子回来看看他的意思——他要搬我们就搬。”女房东表示理解,说现在都是孩子说了算,她把房间钥匙留下:“回来你去看看,要决定搬的话随时搬得了。”
我是很想看看隔壁是什么样子。
送走女房东,我来到窗前想要打开窗子通通风。一眼瞥见楼下铁道上来了不少身穿橘黄色马甲的人,他们扛着撬棒、钎子、铁锤、长扳手等工具自南向北一边交谈一边慢悠悠地走。
“要动工程了。”我想,“但能有什么工程呢?他们是要拆铁路?”
不久,外面传来“叮叮当当”铁器撞击的声音,还有小型机械高速运转的声音,我再次来到窗口往铁路上望望:穿橘黄马甲的那帮人正在各自忙碌,他们果然是来拆铁路的,
无端的生出许多感慨来:我昨天早上刚刚从家乡远道赶回来,傍晚又没甚来由跑上铁路走了一遭,今天一早这铁路就给拆了,这真是太巧合了,莫非这是上天特意安排我来向它告别?如果真是这样,我可真是太“荣幸”——没能看到它的出生却陪它走完了最后一程。
我拿出相机站在玻璃窗后拍了几张照片,想要把这邂逅到的“历史”一刻变成永远的定格,将来某天拿出来指着它们讲给亲友或是后辈听,或可充当是一段“历史”见证。
可是我对拍摄到的几个镜头总不感到满意——角度太差,这是房间位置和朝向的局限所致。
到隔壁房间拍几张看看,如何呢?
我打开了隔壁房间的门,迎面是一个小巧的挂架兼梳妆台,上面镶着一面平整的大镜子,而我正站在镜子里端着相机对着“自己”发着微呆。
我没有走近镜子去“孤芳自赏”而是马不停蹄的来到阳台。阳台并不宽大,但它的正面恰是“横”在眼前的铁路,随便往哪一送目,眼皮子底下都呈现出一派略显单调却恢宏壮美的铁路风景。
真是天助我也!我变幻多个角度拍下了几张照片,欣欣然返回到自己的房间。
可以肯定的说,打烂一个旧的永远都比建设一个新的快速而容易的多。譬如烧瓷,要经过制胎、涂釉、烧结等许多工序、环节,真是要多繁琐有多繁琐,打烂的话却简单的没法再简单,只需“呯”的一声响。建造铁路应该是比烧瓷还要复杂艰巨的多的巨大工程,估计光是立项论证就不可能是一年半载所能完成的了的。但破拆不然,速度那是快的相当惊人,接近做中饭的时候,我听到拆路工人嗨呦嗨呦的号子声,伸头往楼下一望,乖乖!楼下那条钢铁巨龙下行线外侧的那道铁轨已经扭曲成大大的弧形并且移位到上行线那边。
正在破拆的铁轨是京秦铁路秦皇岛市区段。
午后不久,正在伏案写作的我听到了切割机阵阵尖利刺耳的声音,我忽然意识到:眼下这条巨龙的死期已到——它就要给大卸八块了,一段曾经无比辉煌的历史就要终结。
我的心绪有点乱,很想去现场见证一下这个“历史”。我下了楼,走上铁轨。
几位工人正坐在铁轨上休息,他们的身边横竖放着几个撬棒和钢钎。
“我看见你们有拆轨的机械啊,怎么还用这些东西?”我指着撬棒、钢钎问。
“机械是有,不够用。”有个回答。
“是不是挺累、挺辛苦?手上该有很厚膙子的吧?”
“习惯了,没觉着辛苦。”有个工友貌似轻松地抖抖肩,随即脱下手套亮出手掌给我看,“怎能没膙子?没膙子还是干铁路的?”
“一年四季都在野外作业?”我也坐在了铁轨上。
“不是,啥时候有工程啥时候干,没事就歇着。”
“听口音,你们都是当地的?”
“是的,我们是卢龙道班的,不远。”
“得多长时间拆完?”
他们都摇头,说是说不清,但又说快的很。
“比建铁路快?”我开了个玩笑。
他们都笑起来:“那是喽——比建铁路快多喽!”
他们笑,我也笑,不过我的笑肯定和他们的笑不是一回事:居然有幸见证这样一个“历史”,我真说不清楚心里到底什么味道。
4月21日9点半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小花

下一篇: 和祖母一起睡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见证“历史”-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