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胡同里走出来的金石名家

胡同里走出来的金石名家

作者:高谦
早就听说临淄出了一位从胡同里走出来的金石名家,在古瓦当印制作方面有着独特造诣,其作品屡获国家、省、市级大奖,并被奥组委和名家收藏。日前,笔者在农民书画家蔡廷卓的引荐下,专程赴临淄区梧台镇对老人进行了专访。穿过弯弯曲曲的胡同,几经周折终于在柴家村北侧的农家小院见到了被誉为“金石名家”的王新龄老人。但见76岁高龄的王老,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或许是志趣相投的缘故吧,王老紧紧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望着家中摆满的古瓦当印章,看着房内由他亲自创作,挂满四壁的书画作品,在惊叹之余,无不为王老执著追求刻苦钻研的精神所钦佩。说起古瓦当印的创作过程,王老在侃侃而谈的同时,把临淄电视台录制的有关他的专题片《胡同里的金石名家》光盘与我一同观看,使我对老人的了解更近了一层…….
1935年王新龄出生于淄博市临淄区柴家村,或许是地处齐国古都的缘故吧,王老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临淄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让他痴迷眷恋。尽管幼时无家境之优,但是王新龄却酷爱钻研敏而好学。他清楚记得,民国末年在本村私塾就读时,古板严厉的教书先生逼迫大家临摹碑文拓片的情景,印象中教书先生戒尺常握在手,板子随心发落,当时无人能脱戒责,唯独他能够免受其苦。究其原因,就在于他过早的掌握了“永字八法”的书写技巧,善于学习刻苦用功的缘故,当然教书先生的严格要求,也为他以后走上书法艺术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后,王新龄成了国家速成的农村第一代师范生,也是新中国第一代教书匠。38年的教育生涯,他爱岗敬业,善于钻研,治学有道,从教入流,爱生如子,堪称师者风范。尽管从事过多种学科的教学,但是说起自己专长和爱好,依然是他痴迷的书法艺术。在书法学习过程中,他从习练碑帖入手,涉猎过甲骨金文,钟情于秦篆汉隶,落脚于魏晋行草,形成了现在的独到书风。其楷书,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其行草,端庄俊逸,线条流畅,气势连贯。仔细体味,隐隐有金石韵,约约含篆隶风,浓浓显书圣骨,淡淡沾欧柳形。特别是老来近作,飘逸洒脱,日益老辣狂肆。态势形若流水,章法参差错落。在书法创作过程中,王新龄注意追求用笔的节奏感,不仅能自由回锋翻腕下笔,而且能于书写时及时跳顿调整笔锋,故能将其书作写得如舞如蹈,在其特有的章法、笔法与布局中,尽情释放着内在的生命活力。
57岁那年,王新龄从教育行业光荣退休,业余时间在收看电视过程中,他看到媒体介绍秦砖汉瓦特别是古瓦当印的制作过程深受启发,他想自己身处齐国临淄,有责任和义务发展好古瓦当印的创作和挖掘。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王新龄本身有着较为扎实地书法功底。采访中,他动情地告诉笔者,“我喜欢用最原始的东西表达内心的感受,古瓦当印让我觉得与自然贴得更近些,它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循着它我可以触摸到中国经典文化的源头,将一些即将消失、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古老而又有价值的东西重新找寻回来。”他说到做到,自此多少个不眠之夜,他痴迷其中,读书看报,认真记录,利用家乡的青砖不断试验,具体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为求得砖刻印纸,为求得理想效果,他曾经做过上千次试验,最终攻克难关,他成功了,那一刻激动的泪水从他的眼中涌了出来……
王新龄治印信奉“重古法、觅新意、窥性灵、通自然”的篆刻理念,全以线条的柔和、刚健、朱白对比效果及配字时注意各字之间的协调关系,产生疏密有致,虚实相应的整体效果,形成自家独特的秀丽典雅、清润苍劲、神与骨俱得的艺术风格。在采访中,王新龄介绍说,古瓦当印的创作贵在章法。所谓章法就是一个字或一个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艺术、比较复杂而变化多端,实在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的章法,必无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组的创作,必须方方有变化,更要显示作者在章法上的功底。比如2006——2007年间创作的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可窥一斑。砖印共24枚,枚枚有新意。外形多样,方圆菱角,方寸无矩。阴阳交错,疏密横陈。每有秦汉气概如泰山之仁重,多含西冷精神似江河之智淌。流畅不失朴厚,秀丽间带苍劲。意境淸阔,刀法简练。破残平衡章法令气韵更强。方寸风流,气象万千,传神的诠释了这一伟大词作的气概。
王新齢先生的中国印艺术独树一帜。时至今日,由他本人创作的中国印已有两千余方。临淄电视台为此进行了数次专访,拍成了电视纪录片,播放后在当地引起了强烈轰动。地方政府已将王新齢先生的古瓦当印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当代民间的一枝奇葩。在2008年中国印大型作品参展中,王新龄的篆刻作品在“2008年迎奥运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被中国美术馆、省文化厅、北京荣宝斋收藏。他的《盛世和谐》、《发展才是硬道理》、《物华天宝》、《前程似锦》等篆刻作品还走出国门被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港台等国家、地区友人收藏,并获得了“世界艺术名人”的荣誉称号。
面对取得的佳绩,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淄博篆刻家协会会员、临淄管仲书法院院长的王新龄老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并不代表将来,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的发展好古瓦当印的创作艺术,为淄博建设文化大市贡献我的绵薄力量。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胡同里走出来的金石名家-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