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夜走水陆庵

夜走水陆庵

作者:山坳蛙鸣
对于我们这里的人来说,水陆庵是每年最少去一次的地方。水陆庵的庙会在正月二十五,庙会没有过心是定不下来的,是进入不了工作状态的。
今年,上下作风整顿,都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上班着,而庙会也在工作日之内,本想就不去了,结果随缘,与朋友三言两句就出发了。
路不远,十来公里吧,可惜远远地还没瞅见灯火就堵上了,环山路边都停满了车,汽车象小脚老人般寸步移着,急不得,但也断没有回头不去的想法。
眼疾手快地找一下脚地放了车,只能走过去了,还有两三里地吧。路其实挺宽的,放到平日里,第一次上车的小妹妹也敢轰油暴走,可今日不行,使不出力气的汽车急红了眼,互相瞪着,摩托电动车行人敏捷的见缝就钻,没有人指挥,却也没有信马由缰的机会。
终于距离近了,看得见两柱烟斜斜地升腾到夜色中,带着善男善女的期盼去了云端,可以隐隐地看见灯光和火光。走近,除了相关部门的车辆,其他的都被限制进入了。两旁摊位,凉皮饸饹洋芋糍粑好像几十年一直这样,昏黄的灯光下人们有滋有味地吃着。香火摊位就不一样了,大多是一米多的高香,就像这物价涨的,毛票都拿不出手?水陆庵红墙外面人就很挤了,摩肩接踵的,挪着脚前行,香蜡都举起来。武警把门,踩过脚底下厚厚的撕碎的门票,终于进了庙里。
火光冲天,荷花池旁,香都是烧给观音菩萨的。规规矩矩的背影,火光烘烤的脸庞。随着人流过了弥勒佛殿,仍然大肚能容开口常笑,芸芸众生静静地从他老人家旁边过去,不知道是否被他笑了。又是火光,比荷花池边的更大,围的人更多,无法靠近,不管高香还是低香,只能远远地扔过去。有蜡架,几层高,大小的蜡烛明亮的照着,工作人员不停地拔下前头人的蜡烛,后来的人们又不停地点燃插上,也知道一转身就也会被拔掉,但一定得点着。着急了也用水泼,脚底下都是水。再后边就是水陆庵的最精华部分了,叫做诸圣水陆殿。建于隋唐年间,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见的彩塑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第二敦煌”,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大的壁塑群。老百姓说,庙里的大小佛像有三石六斗菜籽那么多,而统计数字应该在3700多尊。我来过多次都没机会数清过,今天就更不可能了。想静静地对佛祖行注目礼都不行,小小的殿内挤满了人,磕头的排着队。更没有机会去细细端详那彩塑的艺术成就了,只随着人流看着山墙上释迦牟尼成佛的过程,五百罗汉渡海的形态各异,佛涅槃时众弟子的栩栩如生的神态,再就是到了菩萨面前默默地在心里拜一下,只能如此了。
六朝古刹,一千多年了,佛就这样静静地端坐着,还有他的故事。彩塑依然清晰,佛的背后是否还有唐朝的尘土?就是这个日子,男男女女拥挤着从佛的眼前过去,长衫的相公,碎花的村姑,黑袄的长工,绸缎的地主,还有那些几十年几百年换装的官服,有多少胖的瘦的秃头的长发的圆脸的方脸的圆眼的眯眼的,有多少务农的经商的教书的杀猪的当兵的刑满释放的,有多少鸿儒的白丁的行善济贫的行侠仗义的偷鸡摸狗的为非作歹的清廉正直的贪污腐化的,都从他的眼前过去,不知道他说了什么,不知他们听到了什么。
而我,只是他们中的一员,静静地走过去,身边西装的夹克的皮衣的羊绒的乡党们挤着我,那千千万万的古人没有留下什么气息,但都被佛睿智的眼睛收藏了吧?
出了庙门,有人于人丛中放着鞭炮,是许愿吧,回过头,仍然可见庙中多此一举的树上霓虹,仍然可见扛着高香的人们拥挤着进入。
我又随着人流返回县城,没好意思给跟谁说再见。

2013-3-5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夜走水陆庵-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