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泥人汪的多彩人生

泥人汪的多彩人生

作者:高顺喜
清有天津泥人张,今有洛阳泥人汪。有“当代泥人”美誉的汪虎庆1963年4月出生于洛阳市嵩县田湖镇毛庄村的一个工人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从村后的山坡上挖土和泥,捏成人像和各种动物,常常吃饭时间到了也浑然不觉,但他真正开始研究泥塑是从看了电影《泥人张传奇》后,他下决心一定要成为泥人张那样的人!
经过28年的勤学苦练,他真的把200多年前天津泥人张的泥塑绝技练出来了:抟一团泥巴,仅凭两样简单的工具——一把5公分长、1公分宽的塑料刀和一把7公分长、不足1公分宽小竹刀,不添泥、不去泥,在短短十几分钟时间里就能完成一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作品。
汪虎庆最早获奖的泥塑作品是一组《西游记》微雕,在1990年河南省三建公司举办的首届艺术节上获得一等奖。这次获奖给了他很大的精神鼓励和支持,更坚定了他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1991年4月,洛阳市首届民俗庙会,他表演了“扬手摔出牡丹花”的绝活,令成百上千的观看者叹为观止。同年,他创作的《水浒传》中108将泥塑作品在洛阳民俗馆展出,并为该馆收藏。1992年,他又在该馆展出了另两组作品——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和40多位洛阳历代文化名人。2008年—2010年,他创作了56个《红楼梦》中的人物,在北京大观园展出。
皇天不负有心人。“玩”了近30年泥巴的汪虎庆终于“玩”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1999年,他被河南省雕塑协会授予“雕塑师”和“中国民间艺术家”称号;2002年3月,中央电视台对他的专访使他有了“当代泥人”的美誉。
汪虎庆在泥塑方面的成就令人赞叹,他还有不少爱好同样令人刮目相看。
汪虎庆在从事泥塑创作之余,常有一些奇思妙想闪现在脑海,把这些奇思妙想付诸实践,就有了他的四项发明:第一项是残疾车,也称多功能轮椅沙发。为了让残疾人更好地生活,他1983年动手设计,1998年申请获得国家专利。该车有三项功能:出行当车,在家当沙发,靠背一放,还可当床。第二项是扫路机。他受大街上老太太推着冰糕箱叫卖的的启发,1998年有了该项发明。原打算与洛阳市环卫局合作开发,但当时忙于开办艺博园,此事才搁浅了。他说,他的这两个发明至少都是超前20年。他的第三项发明是自行车风帆。1980年,他在洛阳街头看到很多人雨天里一手打伞、一手骑车,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他就想,在车上装一把活动的推拉伞,此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他预测,不超5年,在其他国家就会出现类似的产品。他的第四个发明是多功能挂钩,可挂衣服,可挂购物篮子,还可当按摩器。
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一个好身体。基于这一认识,他爱上了武术。他1987年开始练习“飞钉挂衣”,2008年曾在中央电视台“挑战绝活”栏目进行过表演。现在,在2米之外,他能用一枚钢钉击穿不锈钢饭碗。
他还爱好收藏奇石,有酷似齐白石头像的黄蜡石,有极像人或动物头骨的玛瑙石,有形似国宝的熊猫石,还有一块雪白中泛着金黄的面包石。他还见到并用相机拍下了一块令人叫绝的石头,外形呈椭圆,银白色,敲开石头的一头,露出一个毛茸茸的小鸡头。
此外,汪虎庆笃信佛教,热心公益事业。曾为多家寺院捐助,还为家乡的田湖镇中心小学捐助了几百册图书。
而今,已届知天命的汪虎庆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他所痴迷的泥塑事业,他的人生也因此显得多姿多彩、丰厚而又绚丽。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喜鹊喳喳

下一篇: 快乐是一种感受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泥人汪的多彩人生-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