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身后有一双眼睛

身后有一双眼睛

作者:王炳全
我身后有一双关注的眼睛,审视的眼睛。
40年了,第六感觉未作祟,非梦非烟俱是真。
那一年春夏之交,在老城的旮旯马蹄角,情窦初开的青年,作文常被诗意盎然的老师夸奖,非分地幻想作家梦,闲暇时就漫步街头巷尾,拿老师诗人的鸡毛当令箭,依样画葫芦“观察描绘生活”。
于是第一次看到了她。二八年华,小家碧玉,个头不高不低,身材不胖不瘦,俊脸不长不圆,眼睛不大不小,胸是挺的,腰是细的,黑发披肩,半高跟款款扭摆,正面看楚楚动人,背后看姿态优雅。
我不由得屏住呼吸,跟着她踅向文峰塔、大石桥、中州路、十字街,靓女似乎心情忒好,真会转悠,沿途从容不迫地欣赏着布料衣服鞋袜,一开口就露出洁白的糯米牙,我才初识什么叫“迷人的风韵”。
一晃两个钟头。在“合盛栈”门口,靓女回眸一笑,脸上泛起一片红云:“同学,你看够了吧,该不该回家吃饭了?”
我嗫嚅着脸腾地红得发烧。听说我喜欢写作文,靓女眼睛一亮:“我可是最怕写作文了,爱看书,就是写不来,啥时候你帮我写写作文吧……”
我们就此相识,颇有几分戏剧性。我在城南中学,她在城东就读。因为爱读书,我们就彼此交换阅读,幸好父亲存有不少历史文学书籍,这就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我也没想到,这种相识与交流竟维系了我们大半生。也许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命运使然,几十年来风云变幻,她竟终终不即不离,
盘桓在我的左右,从没有走出我的视线。我上山下乡,她和我同在一个公社,开会时不见都不行,见面就是讨书看。我招工来到“东方红”铁牛的家园,她竟恰巧和我分配在同在一个公司,依然是借阅交流书籍,议论我发在厂报、市报的文章得失,瑕瑜优劣,格调高低,她似乎什么都懂,就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我忍不住揶揄她:“你随意指点江山,也读过不少书,为什么不写两篇亮亮相,出水才看两腿泥啊!”
她莞尔一笑:“有写的就得有看的,这世界才成体统啊,没我这个看家,你老写着有什么劲呀?”
我语塞,她说的似有几分道理。
面对靓女,“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那实在是吃不着葡萄的矫情,我不屑假道学。但我为什么不去“追美”呢?你想,彼时我家境不好,发展前景堪忧,身上背着“包袱”,又是“等外残废”,就是会写几篇“文革战斗檄文”,又何敢高攀“根正苗红”的靓女,那不是自讨没趣吗?
她倒没有处处显示“优越”,不然我们也交往不下去。许多年来,我们读书交流,讨论文学,读着我的感情文字,她也曾泪流满面,激情迸发,但也不过是停留在“口头文学”的层面上,谁都不敢尝试让感情的潮水泛滥,理智的青年承载不起“溃坝”的严峻考量。
在我心情郁闷,几度弃笔欲跳出文字苦海的时候,她总是善于体察,劝慰我:“文人的长项是笔,丢下笔,你还有什么优势?文学是抒发情感的天堂,只管写自己的,有佳作,谁也别想埋没了你。”一次次,我又鼓起余勇面壁悟禅。
几十年过去了,我已鬓发如霜,她也退休赋闲,由于某种疾病的困扰,她结了婚却终身没有生育,现在依然玉树临风,风韵犹存,和她的年龄很不相符。
我知道,不管见面与否,她仍然在关注着我的背影,关注着我的文字,所以我从来不敢稍微放纵自己,不去描绘风花雪月。为着这个忠实的读者,为着40年的清纯友谊,为着共同的文学爱好,为着心底互存的那一片明媚阳光。
40年了,我甚至没有握过她的手,没有触碰过她的玉体。但我坚信,男女之间是存在着纯洁友谊的,让彼此关注一生,牵连一生,审视一生,鞭策一生,无怨无悔,直至终老。
身后有一双眼睛。那是博爱的眼睛,那是无私的眼睛,那是高雅的眼睛,那是圣洁的眼睛。
业已步入老年,老看德行,避谈隐私,但忘不了那双眼睛。
俊脸上嵌着一双纯洁无邪的眼睛,她叫慧玉。
+阅读全文

上一篇: 无名

下一篇: 过新年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身后有一双眼睛-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