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三世梅园傲东风

三世梅园傲东风

作者:水墨鱼

德亭元湾,有一梅园,我第三次来到这里。
元湾,是伊河流经嵩县的一个小村落。滔滔伊河,在五崖山形成一个大拐弯,回旋往复,冲开崖口(据说大禹于此治水的三涂山),汇入陆浑。元湾就坐落于此,山环水绕,坐北朝南。梅园,在村子后面的山坳里,背风向阳,土地肥沃,与五崖山隔河相望。
“去年,县作协、美协和摄影协会来此采风。作协主席罗飞讲到五崖山,剧他考证,五崖山和大诗人李白素有渊源。园主人讲起梅园的前世今生。这个园子最早种的是桃树,后来又换成了杏树,物流便捷以后,外地涌入的水果,不管从卖相或是从口感,都比本地强,种植没有效益,果园慢慢被废弃了。近几年乡村旅游不断兴起,村干部们外出学习考察,也看到了园子的新机。从山东请来专业园艺师进行指导,对原有杏树修枝去杈,在主干上嫁接新的梅花品种,朱砂梅、宫粉、绿萼梅、腊梅、美人梅、樱李梅等相继落地开花。”我煞有介事,向朋友一家介绍。
想着梅园渐成规模,我浮想翩翩:从桃园三结义到杏林春暖,直至今天的红梅傲春,梅园的前世今生都写满传奇。
到了场边,放眼望去,变化真不小!一泓碧波里,群鹅在戏水,一个大棚养鸡,一个大棚里培育着梅花盆栽。
时令尚早,梅花开得并不多,零零星星的。有的含苞待放,有的闭花羞月,也有欣然绽放。
走进梅园,竟然见到一个摄影师秃鹰,独自一人在拍梅花。为了拍好水池边那几株梅,他不停跑上跑下,调节相机支架高度,旋转远近焦距,配换大小镜头,每拍出一张都要审视一番,为下一次的取景做统筹考虑。太阳忽阴忽晴,为了等待一个好的采光,他凝视镜头保持好长一段时间。春寒料肖,我穿着棉袄也不觉得热,他的额头上却沁出了汗珠。
幸遇摄影师,拍了一些美照。我们在梅园漫步,在梅前驻足。想去美协主席朱新卯所说:“观梅重其形,梅以形势为第一。”就和朋友现身说法,就形论梅。
层层梯田株株梅树,主干大都碗口粗细,树皮黑黝而多糙纹,其枝虬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和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横、斜、疏、瘦错落有致,成就着每一株梅的独特韵味。
我目光在眼前的几株梅树上流连,嫁接的枝干或折曲,或回环,或旁逸斜出,或傲然直上。它的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者为贵。”在这里,老枝新梅,韵味天成。
我们转了一大圈,准备离开,远远望见摄影师还乐此不疲。在园子旁边的岔道上,邂逅一个从山坡归来的老者,肩上扛着一个木叉,弄了一些枣刺,说是要圈菜地的篱笆。听说我们来看梅花,老人摇头摆手,大不以为然,“没啥好看,你们上当啰。”无法辩驳老人的结论,也许对他来说,是那种久居幽兰之室而不闻其香,更或者是“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的感叹吧。
问及老人年龄,他说八十二了,在家歇不住,活动活动身体部件灵。苦难成就了豁达,沧桑写成了日常,他本身不就是一株老梅吗?
朋友才思泉涌,下笔成文:
元湾有梅,驱车,邀友赏之。
花,半开,居凹。其下,鸡鹅对天长歌,招儿女嬉之。秃鹰以潭为背,人姿犹如梅枝,花映粉面。光影成相,数张,乐赠之。
一农夫,以叉插刺于头顶,归于场,笑曰:“尔等受欺于梅也!”对曰“何也?”
“曩日,以桃林,苹果院,是也!转手,屡砍伐,嫁接为梅,招人耳。”
吾笑而不语,幸得梅花潭影,儿女无欺,有嬉鹅之快。然,秃鹰仍摄梅忘归。
嗟夫:人各得其所,各取其乐哉?
“要是刚才那位老人见摄影师,不知道会笑他的痴呢?”我和朋友会心一笑。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又怎样可以安居乐业呢?”时逢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我们各得其乐。老者乐在天伦,不懂我之乐,亦不会懂摄影师之乐也。然三世梅园,见证我们不一样的醉翁之意。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在慢时光里修行

下一篇: 矿工赞歌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三世梅园傲东风-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