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青春回忆之录像厅风云

青春回忆之录像厅风云

作者:刘明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内地的录像厅也如雨后春笋般开了一家又一家,噼里啪啦的枪战打斗声、缠绵悱恻的背景音乐充斥着大街小巷。

那是九四年吧,我在县城读高二,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一个月才趁星期天坐车回家一次,平时都住校。自从有个周末和别的同学去看了一次录像后,心心念念之情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周去学校时父母给的生活费,平时里省吃俭用,就为了能从不多的伙食费里抠出两块钱,星期天可以去看一场录像。

离学校二里地的老城区桥头有一家录像厅,便是我们最常去光顾的。平时不知道老板生意如何,但每逢周末,十几平方的放映厅里却是爆满,其中一多半都是学生,有我们学校的,有邻近一所职业卫校的。昏暗的光影下,烟气缭绕,体味弥漫,平日里难以流通的浑浊空气,真不知道那时的我们是怎么忍受的,可能身心都被那20来寸小小影屏里的江湖世界吸引了。

又是一个周六,在学校食堂吃过简单的午饭,几个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就不约而同的奔往老城。录像厅门口有个大牌子,写着老板龙飞凤舞的大字:今日放映XXXX。一般每天四部片子,循环播放。几个小伙伴一看,哎呀,这一部以前都看过几遍了,还有那一部听名字就没什么意思,于是就和早已脸熟的老板打商量,能不能换一部别的片子,有时老板会大方同意。于是一人掏出一块五,汇总起来交给老板,簇拥着就进去了。那时的一块五,可以喝一碗肉面条了。

成龙、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林正英、午马、张曼玉、胡慧中……一个个香港男女明星几乎霸占了全部录相带,虽然他们现在都已老去或逝去,但却是我们七零、八零后心中永远的明星。

四部片子看了一遍,差不多已经晚上十点以后了,然后,重头戏来了。不知道是谁带头了一句,“老板,换片”,接着就变成了群呼“老板!换片!老板!换片!……”然后老板拿着一盘录相带从外面进来,都鸦雀无声了,只听见彼此的粗重喘气声。

此类片子大多无名,场景简陋,情节简单,全片三四十分钟,仅有的两个或多个演员,不需要高超的演技,也没有什么华丽的台词,更没有什么多余的动作,但节奏却高低起伏,一会他主动,一会她主动,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全程在“啊”上开始,也最终在“啊”上结束,但却让观影之人荡气回肠,血脉偾张。

这次我们刚好带了一个还没进过录相厅的“新同学”,个子小小的,外号“灰蛋儿”。别人都叫着“老板换片”的时候,他一脸懵懵的,等到画面一出来,回头发现他马上用俩手捂住了眼,让我们窃笑不已,结果再仔细一看,原来手中间还留有一条缝啊。

片子放完,小伙伴们都带着心满意足、回味无穷的心情出了录相厅,一边聊着精彩的片段一边往学校走去,当然最后免不了来一次“翻墙入校”的戏码。我问灰蛋儿,“刚才看着啥感觉?”灰蛋儿“嘿嘿”一笑,来了句“胀得赖酸”,精辟。

那年代,虽然我们也有生理卫生课,但每节课老师也是遮遮掩掩的照书略讲一下,或者让我们自己自习。所以仅有的一些青春期性教育,却都是从录相厅自学而来的,不禁让人唏嘘。

科技发展飞速,以前火爆一时的录相带、录相机,包括后来VCD、DVD都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前一段时间,10岁的孩子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张光盘,拿来问我:“爸爸,这是啥东西?”我就趁机给他科普了一遍有关磁带、录相带、光盘、Mp3、BB机、小灵通、按键手机的知识。

现在经常看到有些专家因为小孩子经常玩手机,就发出“智能手机毁了10后”的议论,其实我觉得,时代在进步,每个时代的童年中意的游戏不同,只要不沉迷无法自拔,何来“毁了”一说。我们那时候常常结伴钻录相厅的同学,现在机关领导有之,商界老板有之,公司精英有之,也没见哪个小伙伴被录相“毁了”呀。

张雪峰写于2020年12月14日

+阅读全文

上一篇: 怀念父亲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青春回忆之录像厅风云-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