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古村桑岭

古村桑岭

青山绿水深处,有一个以明清建筑闻名于世的小山村。那里鳞次栉比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精美绝伦。村内富有江南风味的一幢幢四合院,带着岁月沉淀的静美,静默无声地展示着历史的风采,这就是位于石塘镇朱村的———谢小燕摄古色乡村一条清澈的溪流,沿着峡谷,缓缓自远方而来。溪流两岸,层层叠叠的梯田,非常富有层次感;树木郁郁葱葱,绿色撒满了沟壑;远处有一片淡淡的白云,轻柔地飘拂过密密匝匝的茶叶林。
远远望见一座高高的山峰成馒头形状,巍然屹立在村前,正对着村内那幢最大的四合院。站在院内,抬眼就可见到高高如馒头形的山峰,山上那郁郁葱葱的密林,预示着一种兴旺。当年江氏祖人迁移至此时,认为在此盖屋定居是“门对馒头,吃喝不愁”,后代必会兴旺发达,于是凭着雄厚的财力,广招工匠,大兴土木,在此定居下来。
细观村景,整个桑岭村俱镶嵌在一个环形如月牙状的山凹处,群山相抱,尽揽肥水入村。桑岭的村寨依山势而建,整条山脉连绵起伏,山型耸持霄汉,来龙苍劲,形成一个绝佳的小盆地。江氏在桑岭定居下来后人丁兴旺,业大财盛。桑岭村也以最初的里村为基础,沿着村前那条东西走向的溪流,向外曼延发展成中村,再由中村向外拓展至外村,逐渐演绎成如今的村型。
走进桑岭村,就如同走进了一座建筑艺术馆。古色古香的一幢幢的四合院,结合了徽派、浙派、闽派、豫派的建筑艺术精华,一幢四合院就是一座明清建筑艺术的展厅。无论是外观、墙裙、照壁、门窗、天井、牛腿、横梁,还是木雕、石雕、壁画、墨书、卵石拼花,都非常富有传统特色。
历史上桑岭村人才俊辈出,村中古民居内还完整地保存着几十幅题匾、题额、楹联,都是当时县、州府的要员和中国名流显贵所撰题。在一幢标着“济阳旧邹金清摄家”字样的正堂正中位置上挂着一块“五代同堂”的匾额,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军长周凤岐,特写此匾,以煲奖在抗日战场上屡立战功时任二十六军旅长的桑岭人江文潮。
古韵深宅我所选择的是路径是从里到外浏览整个桑岭村那个古建筑群。
首先来到桑岭村最豪华的一幢四合院,院子大门的门楣上标注着“河南旧家”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其字迹虽已经历了数百年之久,但仍清晰如往日。桑岭村四合院的门楣上均标注着“河南旧家”和“济阳旧家”的字样,由大理石和青砖打磨出来的门框仍然透露出一股恢宏的气势。大门两侧的白墙上,还残留着不少当年的壁画,经历岁月长期的风化,白墙根部已经开始脱落,露出了原本的泥墙的黄色。
走进大门,一个标准的四进五间的四合院,宽敞明亮的天井由鹅卵石铺就而成,天井两侧,由大理石堆砌出来的一米多高的两座石台颇为引人注意,上面整齐排放着各式花草,房屋主人告诉我们,这是兰花台,是祖上专门用来养兰花的地方,桑岭村各座古民居,均有兰花台。心里暗暗惊叹,想必当年居住开村的先人,必是饱学之士,不然不可能会有如此高雅的品性。
小院的正对面,是一个精致的阁楼,这里当年是的小姐闺阁。时近中午,一窗暖阳,带来了一室明媚。那一张椅子,可是当年那个窈窕少女闲时看书所坐?这位少女明亮的双颊,是否有飘拂着淡淡的思春之念?在这个含香的闺阁里,一张椅子,一卷书韵,一室清馨,给我留下了无数的想象空间。
行走在一幢幢精致的四合院之间,欣赏古建筑透露出来的文化情趣与历史风韵,很是赏心悦目。这里的四合院的做工、布局和构建是相当考究的,每座四合院皆以纵轴线、前后轴线为建筑主体躯干,沿纵轴线、前后轴线先安置主要建筑及其对面的次要建筑,再在院子的左右两侧依着横轴线早体形较小的次要建筑相对峙,构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在整体布局上,讲究对称相等,规划严谨。
每个院落,顺地势而为,大小不一定相同。虽大小各异,但也都是一院一景,古韵幽香。四合院的四角用走廊、围墙等将四座建筑物连接起来,成为封闭性较强的整体。这种布局方式正适合中国古代的宗法与礼教制度,便于安排家庭成员的住所,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这样的布局和构建,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是很科学的,有利于房子的安全、防风、防尘。
雕梁画栋桑岭村的古建筑非常富有江南民居建筑的特点,雕梁画栋综合运用了传统工艺美术以及绘画雕刻、书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赋予建筑色彩以生命,从中可窥见深厚的传统风格。
明清之期,正是中国建筑日趋成熟和木雕艺术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大批处州府和东阳郡的能工巧匠涌入桑岭这个小山谷,为桑岭的山水写意着墨添色。
从桑岭村保存完好的现有木雕上可看出,当时的画面雕技有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圆雕等,形式多样,刀功娴熟锋利、苍劲有力、线条流畅、简洁而明快。精致之及的四合院,凡上显眼的部位———门上的锁腰板、前厅上的琴枋、牛腿等都雕有人物、山水、花卉、虫鱼、飞禽、走兽,装饰于门窗、涤环板。屋上的雕刻构件采用了多层次透雕,精雕细刻。
四合院的那些雕花木窗是雕刻大师充分展示才艺的好地方,镂空的图案在不同的光线下,充满了浮雕的趣味。以闺阁中的满月形雕花窗为例,站在雕刻精美的花窗前望:左边墙檐是一幅小鸟啄荷图,行楷题诗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另一幅是老叟钓鱼、樵夫担柴图,行楷题诗:“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欣赏这样诗情画意俱佳的雕花窗,是接受传统文化的陶治和艺术享受。
欣赏完了雕花窗,再回头欣赏四合院的门。桑岭村每一幢四合院的两扇木门皆很厚重,沉蕴着浓厚的史香,极富特色和美感。每座大门处的木门皆是一扇绘有色彩明丽的门神,另一扇采用镂空的手法,以金漆绘门,给这扇原本普通的门画上了不一样的色彩,充分体现了那个年代对建筑门面的影响。在标注着“济阳旧家”和“河南旧家”的门楣,两侧的石雕大都以吉祥图案为主,配之以花卉和云海,在大门的裙角之处,雕刻着圣贤故事和一些生活图案。这些雕刻作品,具有很好的教育和启发意义,让孩子从小在玩耍当中潜移默化接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
建筑史是一部文化史,桑岭村精美绝伦的明清古建筑,及其依附在建筑上的文化内涵,无不充满了那个时代文化的魅力。“疏影暗格传书声,梦中梁上有花香”,这是当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父亲曹玺在此隐居时所著的诗句,当年他居住桑岭村时的闲情雅意可见一斑。
回首眺望桑岭村三十多幢的古屋,马头墙,青砖瓦一个连着一个。桑岭村给人更多的感念是对于生命温暖的记忆,以及感念这种尘埃落定后,静好岁月所含蕴的文化内涵。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古村桑岭-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