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石门沟瀑布

石门沟瀑布

作者:五彩池

“瀑布”一词,在我的家乡里是不存在的,这颇有点像是“外来词”的味道。我觉得,家乡的人们对“瀑布”这一自然现象,历来都是持“忽略不计”的态度的。所以,我至今仍然搜罗不出一个可以等同于“瀑布”语义的另一个方言词来的。

记得,有一年我在我家乡县的新华书店里选书,遇到一位决非是“文盲”的中年男子,他一本正经地,把那幅叫《瀑布》的画,郑重其事的、出了声的念着“暴布”。我感到惊讶,又觉得滑稽。其实,在我的家乡,就是包括那些工作在新华书店的营业员们,也并不清楚那竖流的水究竟是叫什么的,但心里却明白那是垂直往下流着的水的叫法。细想,也觉对呀,我家乡从未有过这一事物的对等的名称,因之错念的大量出现我以为很正常。“不知不为错”,家乡对“竖流的水”这一物象从来没有在意过,甚至连与其对等的名字也没有过。也可以说,这是对审美“对象”的不能感知而引起的,也是对美的麻木不仁和对这一物象的不敏感所形成的吧。

我的家乡是处在广袤的巴山的摺皱之中的。在我所居住的那个并不算大的山野僻村,其附近,历来都是有那么一个“瀑布”在存在着的。它是处在一条直通汉江的名叫石门沟的沟溪之中。这里有常年的溪水潺潺流着。我们如果要到沟那边的村落去,或者是去我的外婆家,常常也是要通过这里的。从这里走路要缓些的。这个地方叫“龙潭”。龙潭是处在瀑布的下方的。此处全是坚硬的黑色岩石,岩石之上是沟水的主流,平素水并不大,但这里有较大的落差,沟水的主流直冲而下,尽管那垂直高度也不过两丈而已,却硬是在坚硬无比的岩石的台面上,冲刷出一个全石质的直径约1米的深潭来。这潭的深可没及成人的头顶,潭底从无沙石留存。我们在那里面洗澡从来不会有被棱厉的石头划破脚底的担忧,这潭水又清澈见底,也不会使人感到有多大的恐惧。因此,这里是夏天过路的孩提们的乐园。有瀑布才会有潭,而潭的形成就我想,绝不是靠平日的细水的弱力所造就的。它肯定是年复一年的夏秋之节的狂风暴雨,一次次猛烈地冲刷,千百万年,数亿年之后才形成了这潭的。潭与瀑布,在连绵淫雨或暴雨袭来之时,往往大声轰鸣作响,音频很高。不过,遇此情景石门沟整个山沟都是在银蛇翻卷,几乎到处都是瀑布了。而这小“龙潭”下面的一个大坎,便是一个更壮观无比的大瀑布,只是我们平日难以观看到它。因为暴雨袭来之时我们往往不在这里的。应该说,这个龙潭的上下连通,那便是可堪称之为阶梯之“瀑布”了。

秦岭巴山地区的家乡的瀑布多是季节性的,这是因为山高路陡,地表水难以储存。我有一年曾看到汉江北岸在下白雨的情景。其实,这是一种地形雨,在雨停之后,只听得那轰轰鸣响之声由远及近,地动山摇,极其惊人,细瞧才知竟是那飞流直下的三千尺的大瀑布在往下滚落着。但这景象仅保持了十几分钟就消失了。这种现象,后来我在旬河边上也看到了相类似的一慕,它同样是那样惊心动魄,叫人觉得水那真是太可怕了。这季节性的瀑布,带着狂暴与不羁,带着某重意义的突袭的成分给人以惊吓。

瀑布,说到底,它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并不十分普遍。中国的瀑布,著名的有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我家乡秦岭山中的十八丈瀑布。但我从未见过。世界上是谁发明了“瀑布”这种说法,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远看像白布”,就叫“瀑布”。面对瀑布,有人视而不见,有人捧若神明,我觉得它不过是打破了常规的水的流动之法而已,要说它高明,那是因为它声色俱厉,非同寻常,仅在此尔,无他也。(刘聪震)

2008年11月

+阅读全文

上一篇: “故乡红叶”三题

下一篇: 栾树的景观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石门沟瀑布-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