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我家的车子

我家的车子

作者:李清竹

车子是每户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做为大众化的车子,也悄然的演变着,由自行车到小轿车,现代化的高档车子,慢慢的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上世纪70年代末,一辆自行车100多元左右,而且限量供应,凭证购买。那时候,小伙子订婚娶亲的条件是三转一响(三转: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收音机)。

1981年,我还在上初中时,哥哥做为知青返城后,分配到县医药公司上班。两年后,哥到了订婚娶亲的年龄,看别人上班都骑自行车上下班,母亲就托熟人在县五交化公司为家里买了一辆上海产的大包链盒的凤凰牌自行车,从此,崭新的车子,清脆的链条声,成了小院的一景。每天一听到车子的欢笑声,就知道哥哥下班了。

那些年,家庭生活困难,全家一年四季吃的大多数是花卷蒸馍、玉米糁煮红薯和白菜萝卜等食物。更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记得上初中二年级时,一个星期天,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借哥哥的自行车骑到离县城10多里地的栗子坪去游玩。那天由于路远,加上骑车水平不高,上坡时没力气,结果跌倒,我和同学一起弄了个人仰车翻,把哥哥凤凰牌自行车的链条盒碰坏了,车子推起来也听不见哒哒的清唱声,从此,哥哥再也不让我骑他的新自行车了。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有两个,一个是毕业后能顺利的上班参加工作,一个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结果是,上班的愿望实现了,拥有自行车的愿望,仍然是个梦想。

1981年,我参加了工作,每月26元工资。除单位伙上每月交10元生活费外,还能节余10多元钱。2年时间便有了200元的存款。1983年,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件----自行车。这是一辆蓝色的飞鸽自行车,大包链,铃声叮当,骑上自己的自行车感觉很爽,想去哪里骑上就走,没事的时候,就骑上车穿街走巷,到处兜风,很是风光。最高兴的是星期天,和同事结伴骑车到陆浑水库,环湖游玩,一路欢声笑语,美的不轻。

1989年,我结婚成家,有了儿子,5年后,我家有了第一辆机动车——摩托车,从此,我们一家三口骑着摩托车串亲戚、看朋友、郊游,其乐融融。每次回老家,我就借个小轿车,连车带驾驶员,都是借的。2009年,我考取了驾驶执照,自己就开始驾车。

2016年,儿子结婚后,他们小俩口在洛阳上班,因工作需要,就贷款购买了一辆小轿车。如今,儿子也有了汽车驾驶证,妻子也有了驾驶证,出门旅游或回老家时,是儿子开车我坐车。现在,我的出行方式是多元化的。出远门走亲戚或游玩时,坐小车,在县城办事时,就骑电动车,有时候步行,随心所欲。这样既环保又锻炼身体,还免去了堵车和找停车位的烦恼。

我和妻子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生活困难,兄弟姐妹多,父母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也没有能力给我们买房买车。我们年轻的时候,工资低,负担重,可以说是受尽磨难,盼的是一家人吃饱穿暖。衣食无忧,都开上小轿车。如今,这些愿望已经全部实现。哥哥,弟弟每家也都有了小轿车,日子过的有滋有味。每逢节假日,兄弟几家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享受着改革开放40年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我家的车子-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