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儿时的柿树

儿时的柿树

作者:高谦

淄博画家郑茂荣为我创作了一幅《事事如意》的国画作品。画面中成熟的柿子错落分布垂涎欲滴,树枝下两只小鸡相依相偎憨态可掬,极富有生活情趣。由于“柿”与“事”字谐音,故此画有万事如意吉祥祝福的寓意。由此也引发了我对儿时柿树的回忆......

小时候鲁中地区的农村老家,柿树极为普遍,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年阳春三月,随着天气转暖,柿树才睁开淡黄中泛着绿光的眸子,树身泛出绿意,抽出短短的新枝,长出巴掌大的叶片来,它小而密的花儿在绿叶的掩盖下悄然绽放,若不留神几乎看不见,可它的芳香却很浓很醇。天气晴好时,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不请自来,在树丛之间上下飞舞。不消几日果成花落,树下便铺了一地粉黄厚敦的花瓣儿,如同黄地毯一样十分好看。每当柿花飘落,我和小伙伴们提着小籃子、兴高采烈地在树下捡拾一些带回家,晒干后由母亲搓碎家人食用。不几天时间,柿树掉完柿花后,树上剩下了一个个綠色的小柿子,被柿疙蒂托着,像一张张天真幼稚的小脸蛋,招摇着、欢笑着、好奇着、无忧无虑地在树上晃动着……随着盛夏狂风暴雨的到来,那些优哉游哉逍遥自在的小柿子有的躲闪不急,被迫脱离枝头掉到地下。等到天气晴好后,我们小朋友如同欢快的小鸟蹦蹦跳跳,来到树下一个一个拾起来当成了最好的玩具。印象中男孩子用它当子弹,成了相互攻击的武器,女孩子用针线串成项链则挂在脖子上,像一顆颗黄宝石别有一番韵味,自然成了炫耀骄傲的资本。

老家的柿子一般在九月份成熟,因此民谚有“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之说。深秋时节,由青变红是柿子成熟的标志,刚成熟的柿子是硬的、涩的,不能直接吃。但一些受过伤或长了虫的柿子、或许是鸟啄过的缘故,在阳光的照晒下就会早早变软变甜,这就是所谓的“软柿子”了。儿时我们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摘“软柿子”吃。由于柿子的树枝比较脆,也容易折断,况且软柿子一般又都在枝头或者树梢,想吃到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不,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会爬树的刚子、大成,只能在树下用砖头或石块投掷击打,但往往是打中了,柿子掉下来则摔成一团烂泥,无奈之下只好捡起如同稀饭一样的烂柿子,湊合着吃两口罢了。会爬树的志强和小明,如同灵巧的猴子,三下五除二不一会就爬到树上,两人配合着设法接近软柿子,并把它轻巧地摘了下来。一旦得到战利品,大家欢呼着雀跃着,便迫不急待地在树上享受起来。

当一缕缕秋风吹过,一片片经霜染红的柿叶便悄然飘落,浑圆而稍扁的柿子闪着金红的光泽挂满枝头,一行行、一道道、一片片,火红的颜色分外好看,这也预示着已经到了收获的时节。此时全村人采摘柿子的场景很是热闹,大家呼朋唤友喜笑颜开,家中的男劳力爬到树上,拿着长挠钩,骑在高高的树杈上摘柿子,妇女姑娘和老人在树底下一边拣软柿子吃,一边往筐里不住的拾着。肩挑一担担、手推一车车,把自己的劳动成果集中堆放在院子里,那丰收的气息映衬着大家喜悦的笑脸。尔后剩余的活计就是做加工处理了。在农村老家柿子主要有三种吃法:旋柿饼、漤了吃或存放起来等慢慢变软了吃。通常情况下小点的柿子在上边旋四刀做成柿疙瘩,而大一点的柿子把皮都旋掉就成了柿饼。这是技术活、也是熟练活,旋的时侯即要快又要皮簿好看。在农村老家一般是大人旋,我们小孩子负责挑选柿子和将旋好的果实连成串。在大人的帮助下,将处理过的柿子挂在屋檐下或者院外的树杈上。经过忙碌,几天时间,院里屋外、大树小杈上,到处都是一串串红红的柿饼串,成了农家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经过风吹日晒后,柿饼串开始变软变黑。立冬过后,家人便将晒好的柿饼取下来,放进陶瓷坛子里封好口等着发酶。再过一段时间,等到再出坛时,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柿饼了。但见沾着一层观音土白粉的柿饼,吃到嘴里如糖怡般金黄柔韧,若用温火炸着吃那效果就会更好了!摘完柿子的柿树,树叶渐渐落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和黑色的树干了,远远望去像一群铮铮铁骨的汉子在寒风中傲然挺立着。虽是寒冬时节,我与小朋友也耐不住寂寞,在冰冷的天气里,我们在雪地里围绕着柿树追逐着、打闹着,偶尔惊动了站在枝头上叼啄剩下一半个柿子的鸟儿,吓得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一下飞远了。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化园林建设的不断加强,没有想到的是农村老家粗壮的柿树,被斩断茂盛遒劲的枝桠,由挖掘机连根挖出,让村民以高价卖掉了,并移栽到公园、学校、政府机关部门,而剩下的只是不成材的小树了,它们孤零零的在村头站立着。如同一个没有娘的孩子,每次看后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萦绕在心头。

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每当看到或吃到那通红甘甜的柿子,总会想起柿树给我童年带来的欢乐与美味,它如同陈年老酒一样历久弥香,让我回味悠长终生难忘。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夜空中最亮的灯

下一篇: 二叔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儿时的柿树-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