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总有感动

总有感动

作者:烈日秋霜

丁酉深秋,连阴雨住了,灰蒙蒙的云层露了空隙,挤出了若隐若现太阳的笑脸。

刚从伊河洗澡回来,接朋友电话说去二程故里参加一个文化活动,也没问具体内容,也不知道下午还有拜谒元圣伊尹祠,但最遗憾自己没带摄像机,错过了记录很有意义的“理学追远”游学过程。遗憾里的感动,往往也最感人。

二程故里距离县城二十多公里,乘车也就眨眼功夫。因为工作,这里没少来,印象颇深。距离程村一里许,有个仿古牌坊。当年被敕封,乃文官下轿,武将下马之地,也是二程故里的荣耀。“二程祠”原有三进院落,大门,棂星门、道学堂、立雪阁(仅剩遗址),在历史进程中越来越沧桑,还有比这更沧桑的千年古柏老了枝叶干巴巴矗立在这片天地间……历代朝廷所赐匾额仅存“学达性天”、“河洛渊源”,却真说出了二程开创的理学(亦称洛学),与后来南宋大家朱熹并称“程朱理学”,是传统儒学在中国哲学文化史上高峰的学养内涵!不过,还是觉得要在程村建成中国文化第一村,实在要走很长的路——除了二程崇儒尚易,不太关注“黄老”思想,历史局限,被作为统治工具,被误读为封建禁锢等等,关键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二程”放在打造文化软实力品牌来考量!而这无疑是个极富挑战的大课题。

想多了,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圣地”。也明白了这次游学是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举办的文化朝圣。心中的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嵩县人的自豪油然而生。

大学的历史课在这里开讲,课堂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加宽泛。主讲的郑永福先生,选题是“宋明理学”。他的开场白风趣,引人入胜。先说自己是研究近代史的,备了一个星期课,今天来的时候凌晨四点就起床做最后的梳理,引出“心虚”和“虚心”见解,表达对先贤的敬仰敬畏!依照儒学发展脉络,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辟经学新时代,说到这个新时代一直延续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最迟到民国晚期,有1000多年;说到了东汉豪杰并起、天下大乱,“一经”治国也就不在现实了,儒学开始衰微;到了北宋尽管积贫积弱,但文化大国气象葳蕤——程颢程颐传承引领“北宋五子”,奠定洛学高峰根基,“二程易传”等著述论说,是中国哲学理性化系统化,成为一种文化标识,影响到南宋朱熹,完成了“程朱理学”历史使命,也影响到明朝“陆王心学”,诞生新的中国哲学文化高峰。由此来肯定二程对历史文化的伟大贡献。至于说二程提出天理人性说,主张天人合一,人人皆可成圣成贤,还有后学对二程学说的误读误解,天理人欲的主观客观因素,都说了他自己的看法观点。最后说到了二程思想在当代的运用,一定要放在更大的背景,做专题研究,以期达到服务当代,为文化自信提供来自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嵩县的吴建设在游学中,把自己二十多年对二程研究进行简要说明,主要是二程思想形成、二程为人处世、二程讲学等等,生动深刻,颇有见地。

中午吃饭期间,郑永福先生还在讲二程,讲游学的感受,还说到了题外话“河南人和中原文化”,说到了河南在京城会馆自己考察研究的情形,说自己戴草帽穿圆领体恤在北京大街小巷求证的趣事儿——一个学者,一个文化人,自律自觉担当,对历史,对文化的执念,令人肃然起敬。

下午在看了陆浑古城发掘现场后,游学活动赶往纸房镇龙头村伊尹祠,拜谒儒学元圣伊尹,一个被说成儒学创始人的历史之初的人杰,产王者之佐“五龙捧圣”的地方。

先行一步,回电视台带上设备,把这次游学活动最后一站记录下来。遗憾不能老是遗憾,少点遗憾也是一种补偿;还不知道郑州大学已经把嵩县作为教学基地。家离单位不远,回家接上父亲一同去。上午没联系上。到家他在煎药,母亲身体不太好,要经常中药调理。灶台上,放着他写的关于伊尹的稿子,一直在修改完善……从退休到现在,二、三十年的光阴,他只做一件事,用心宣传弘扬伊尹文化,写出了几个专著,认真奠定伊尹为儒学创始人,首创“大同和谐”理念,以及伊尹在中国乃至世界哲学文化史上的贡献与地位。他自己是洛阳伊尹文化非遗传承人。听到游学活动讲伊尹,立即换好衣服,张罗着要带上他写的东西让专家审看。我笑笑说随后吧,专家都忙。

出县城东南行十里许,桑涧沟口,伊尹祠在焉。秋阳斜照,沙沟河潺潺,杨树在风中摇曳,叶儿金黄灿烂……三辆大巴,几辆小车,停在新修(以前就有,这次升级改造降坡取直铺成沥青)的上纸路上,颇为壮观。“历史探索”的红旗迎风招展,老师学生近三百人的队伍,热闹了静穆的元圣祠……

感动在升温,豪迈之情在荡漾。

走过道义门(现存唯一的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建筑),登堂入室,拜谒伊尹大殿。门上的对联引起大学生的兴趣,纷纷在认读楹联……因为是大篆,不好辨别。这副对联曾经难为过许多人,也曾在网上讨论过,所以记得。就说文字应该是“躬耕莘野乐研尧舜之道,匡扶太甲固守大商江山”……学生们拿出本子记下来。自己觉得也是为宣传伊尹文化尽了举手之劳。而伊尹塑像两边写的“志耕莘野三春雨,乐读尼山一卷书”一目了然,很好看清楚。但是,这幅老对子含义丰富,说法不一。我也专门写过《一副老对子》,也是自己的一点看法。

郑永福先生仔细看了明宣德石碑,拿出手机拍照。走出伊尹大殿,在一德堂房檐下,他一边看,一边嘱咐身边的学生,要对伊尹文化做深入研究,要在求证考据上下工夫——创新性传承是大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

道义门外,参与游学活动的嵩县历史文化爱好者周明海已经开讲啦!他讲的是伊尹生嵩民间传说,口口相传的东西生动不干巴。口渴了,喝口水再讲……最后,周明海把电喇叭递到父亲手中。

父亲耳背,也没拿电喇叭讲过话。音响效果不很理想。一个耄耋老人,出于内心热爱,专心致志研究伊尹文化,倒也底气十足,声音响亮,不影响宣传效果。几次热烈掌声,算是对他宣讲的回应和肯定。他从当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讲起,讲伊尹提出和谐理念、世界大同理想,讲伊尹是儒学创始人,嵩县是中华民族文明高地……心中想的,全讲出来了,讲的面色红润,热泪盈眶。我还担心“老年人不能过于激动”,从后面拉拉他的衣裳……

游学的人走了,伊尹祠恢复了往日平静。

回城的路上,我在想,也在感动。文化的根脉源流,学统师承,永远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底线不能突破。说中国历史上无信仰该是信口雌黄的瞎说,我们的文化自信高山仰止,从没断层,也从没停止传承创新!宋明理学之所以成为哲学文化高峰,就因为兼容并蓄“儒释道”精华,形成天人合一学以致用的态势,有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自信和信仰自信。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样的底气,这样的气度,也正是大国文化的气象。“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忽然想到,课本上这样的设问,老师当时还真没讲前一问是客观唯心,而后一问是主观唯心,更没讲明白唯心有什么好,又有什么不好!写这篇文章的一代伟人是否想清楚了呢?他用《矛盾论》、《实践论》作了科学回答。而他也对元圣伊尹做过精辟论述,首肯了伊尹的历史地位与贡献。哲学智慧,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和有用无用的争论无关——有了“大道可行也,天下为公”的境界,主观欲望,客观标准就不会混为一谈,就会少些功利色彩,人就会静下来,就会脚踏实地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

感动常在,总有感动在路上。

附记

傍晚,参观完伊尹祠,走出道义门,这些专家还有院校领导一阵唏嘘。“哎呀,真寒酸”……接着说伊尹这样一个杰出历史人物,就这样的现状,如此不堪的境地。

父亲听到了,说“就这样子还是龙头村一个做小生意的领着修的,政府没花一分钱”!而他妻子说这叫不务正业,闹着离婚呢。

而在2009年,伊尹后人浙江一行七人来寻根问祖,拜谒伊尹祠。在行将塌掉的大殿门脚捧了一撮土,恭敬鞠躬作揖上香……流着泪走了。当时父亲在场,也落泪了。

再有。说二程故里,二程祠。朝廷赏赐的匾额被盗,“国宝单位”文物失窃是要追责的!于是就说匾额都是赝品,糊弄过关。其实,是在糟蹋先人,侮辱文化,连一点担当也没有。真作假时真寒心,和这次游学专家说的寒酸有个印证。

+阅读全文

上一篇: 疼痛的记忆

下一篇: 又是满山茱萸红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总有感动-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