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儿时的冰棍儿

儿时的冰棍儿

作者:高谦

盛夏时节,酷暑难耐,穿行于超市中,感受着空调带来的凉爽,看着冰柜中琳琅满目形形色色不同口味不同材料做成的冷饮、雪糕,我不仅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思绪一下飘回到童年吃冰棍的岁月……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鲁中地区,那时候由于受落后生产力的影响,到处物资匮乏材料紧张,农村人的生活自然艰苦而又平淡。因此对于吃冰棍的印象,我是在上小学之后才有的,总觉得那是我儿时最爱的美味了。每到炎炎夏日,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地上像着了火,此时总能见到一些小贩们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村庄卖冰棍,在他们自行车的后面,是用黑皮子(带子)绑着木制的白色箱子,后面用红漆写着“冰棍”两个大字格外醒目。冰棍整整齐齐摆放在箱子里面,用棉被严严实实裹着“保温”。那时候天真的我始终想不明白,那么热的天气,用棉被包上冰棍不是融化得更快吗?想在想来是非常幼稚的举动罢了。当时冰棍的品种非常单调,大概只有白糖和豆沙两种。而且每支冰棍都是四四方方长方形的,外面用一层白色的薄纸包裹着。特别是在麦收季节正午时分,不知疲倦的知了在树上高声鸣叫,大人们摇着蒲扇昏昏欲睡,有的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我们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屁孩却精神抖擞,没有丝毫睡意,只等着卖冰棍的早点出现。此时虽然在街上做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但却时常竖起耳朵聚精会神的听着,期盼着叫卖的声音早点到来。这不,在我们急切的盼望中,远处终于传来“冰棍,卖冰棍儿,卖冰棍儿喽……”浑厚而又绵长的叫卖声,立刻把我们的小伙伴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吸引到街上去了。此时戴着草帽的小商贩,已经在大街上把自行车支好,拿出水壶拧开盖子,仰天喝了口水,润了一下嘶哑的喉咙,看着我们围拢上来,急切地说道:“小朋友们,沉住气,大家都排好队,先交钱,冰棍每人都有……”我们却不管这些,如同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嚷着,“我要一支,我要一支”那种热闹的场景现在依然在眼前回荡。只见小商贩把箱子的小窗口一打开,那股诱人的冰棍的味道就随着飘荡出来,我会禁不住诱惑情不自禁地深吸几口,高兴地说道“真甜,真香……”印象中,那时的白糖冰糕5分钱一支,豆沙冰棍一角钱一支。在自己零花钱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节省开支,我只好买白糖冰糕。每次从小商贩手中拿到冰棍后,我虽然急着往嘴里塞,却舍不得大口地吃,只是先含在嘴里慢慢地舔,慢慢地嗍,冰爽甜凉很快就遍布了嘴里的每一个角落,又凉又甜的感觉从口腔经过食道,一直爽到胃里,然后从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慢慢透出。直到舌头和两腮都被冰麻了,才小块小块地咬着吃,往往等冰棍吃完只剩下一根棍儿了,还要吮上半天。有时候,我还会仰起头,举着冰棍在太阳光下融化,一滴一滴地滴进嘴里,细细咂慢慢品,仿佛每一滴都是一次幸福的恩赐。此时此刻吃冰棍儿,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已俨然演化为另外一种乐趣了。最后剩下的冰棍棒我也舍不得扔,积攒起来成了我们做游戏的玩具了……在那清贫的岁月里,冰棍儿对于我们农家孩子来说,应该属于奢侈品了,因为家境窘困的缘故,一年是吃不了几次的。即使是稍微殷实一点的家庭,也不会每天给孩子买冰棍儿吃的。正因为如此,冰棍不仅甜蜜了我们的整个童年,更是一道回味悠长的风景了。

进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全面实施,农民经济条件发生了根本好转,冰箱冰柜也渐渐普遍起来,冰棍、冰糕、冷饮的品种也就多了起来,诸如冰棒、冰砖、奶油雪糕、水果雪糕、绿豆冰棍、黑美人等……花样繁多枚不胜举,吃起来虽然清爽可口解凉止渴,我却再也找不到儿时的味道了。现在想来,或许是对那个时期最本真最原生态的回忆罢!

+阅读全文

上一篇: 养生贵在养心

下一篇: 踏着歌声前行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儿时的冰棍儿-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