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让“铁球”荡起来

让“铁球”荡起来

作者:沈汉彬

去年暑假我在《时文选粹》上看到一个引起我强烈共鸣的故事。

有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在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了一场告别职业生涯的精彩演讲。

舞台的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挂起铁球,台上架起了高大的铁架。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两名工作人员则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

主持人对观众说:“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转眼间两名年轻人快速跑到台上。老人对他俩说:“请你们用这个大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先拿起了铁锤,拉开架势,全力向那吊起的铁球砸去。那吊球却纹丝不动。他接着用大锤不断地砸向吊球,铁球就是不动。很快他就气喘吁吁了。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铁球依然不动。

这时老人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锤,对着铁球不断地敲打起来。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的表演,20分钟过去了,会场开始骚动,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不满。

老人却不闻不问,只管一敲一停地工作着……40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名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时会场雅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盯着那个铁球。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声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大铁架子“哐哐”作响,巨大的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老人终于开口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读到这里,我理解了滴水穿石的深刻含义。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把某些看来不能之事变成现实。记得前几年我刚开始胡乱写作时,发出去的稿子全军覆没,不要说发表,就是能得到一个鼓励的回复也能让我激动得彻夜难眠。后来,“铁球”终于在我的不断锤击下动了,我也真切体会了用力小而“铁球”摆动幅度大的幸福:现在写的文章数量比原来少得多,但发表的数量远比过去多。

2007年9月随着苏州市中考新方案的出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将以50分的身价、闭卷的形式登台表演。作为历史老师,我清晰地感到学好历史与“铁球”摆动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提早储备了大量的耐心、信心,热心、细心、恒心……来对付那些“铁球”。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数自私懒散、任性固执,个别人更是“得理不让人,无理争三分”,因此老师和家长普遍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心态。我也经常碰到那种难以忘怀的尴尬局面。如今的我总能在内心规劝自己不要与“未成年人”计较,学生不急你不能急,你帮他急急也白急,你急得上气不接下气,气得伤心伤腑,正中那些少不更事的学生之计,急得你发神经病实在不值得呢!阅历使我能以平静之心得心应手地对付这些难堪的场面,不在学生面前表现得暴跳如雷,或者灰心丧气,相反我还故意装出那种“大人不计小人过”的高姿态,笑容可掬对“铁球”们说:“看来还没有到‘铁球’摆动的时候。”充满火药味的紧张局面经常能在轻松搞笑的幽默声中瞬间冰消雪融。

上学期A同学与B同学上课经常大声讲话、跑位置,我与他们私下交流了仍然不思悔改,后来我在班上明确表达自己的底线:“你不能帮助别人,起码也不要危害别人,上课捣乱就是对自己同学的伤害……”同时我用正义的目光盯着A同学与B同学,他们也感到了成为公共“敌人”的尴尬,很快就低下了“高贵”的头,伏在桌子上。我还要乘胜追击,祝他们休息愉快!他们最终只好自讨没趣,以后上课就规矩多了。

我耐心坚持着对“铁球”们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在生活上关心;在思想上激励。做到无愧于天地良心,像推销大师那样一锤一锤的不断敲打“铁球”。

两个月后的期中考试,三(2)班的C同学最先摆动起来,他得了43分,在历史上找到了成就感。当时很多同学不服气,对他质疑,因为C同学每次考试总成绩老是排在年级倒数几位。我就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对全班同学讲:“C同学没有某些人聪明,平时反映也比较迟缓,开学时他也让我一千个不放心,现在他自觉多了,上课听讲比很多人认真,自然理解了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课后又能独立完成作业。他踏踏实实地追求滴水穿石的效果,不像有的人不注重平时的积累,个别人历史课还偷着做别的作业,自以为是,只想在考试前搞急风暴雨似地死记硬背,当然也能应付,但绝对不会取得高分。”

一号考生D同学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和期中考试她的历史成绩均只有43分,与第一梯队的同学存在5-6分差距,我就找她谈心,她坦诚地说在原来的学校学习时,根本不把历史当回事,上课经常不听,渐渐地对学习历史缺乏了兴趣和信心,因此总是在考试前打突击。她的妈妈也在电话中对我说:“大考前在家背历史可认真了,一直到夜里11点钟仍意犹未尽。”即便如此,期末考试仍然是43分,而且出现了基本题答非所问的现象,如32题问:“如何评价希特勒上台?”正确答案是“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而她却写成了“为英国资产阶级阻挡了法西斯上台。”很显然她的上课大有问题。今年开学初我找D同学交换意见,她上课的态度有了显著的好转,前几天的月考,她得了50分。

同样C同学以48的高分,在最后一个考场遥遥领先,甚至还超过了第一考场的不少优秀生(我们学校按照考试总分从高到低排考场),这下有同学戏称他是历史高材生了。

渐渐地我发现了一种良好的“蝴蝶效应”:一只蝴蝶飞起来,其它蝴蝶马上也会跟着飞起来。三(1)班E同学是上学期全市统考损失最大的同学,三个地方出现错别字扣了3分。我与他交谈时感觉他很“心痛”,本学期他清醒地意识到历史知识背得出不等于写得对,而写不对只能是“得势不得分”,没用。前几天月考他书写规范、卷面清洁,得了49分,超过了不少原来历史成绩比他好的同学,颇为自豪。F同学、W同学、Z同学、M同学等“铁球”近来也纷纷跟着摆动起来了,这两天连考试成绩不佳的S同学和庄柯棋K同学也开始着急了,一改以往倔强的姿态,放学后还特意追到我办公室要讲义。

我欣慰地看到了那种“铁球”们齐摆共振的喜人局面。

原载2008年9期《苏州德育》

+阅读全文

上一篇: 路越走越宽

下一篇: 姚哥(一)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让“铁球”荡起来-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