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伊河

伊河

作者:杜长军

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的支流之一。发源于伏牛山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闷顿岭,是嵩县境内的最大河流,古名鸾水。《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载:“伊水出上魏山”。蔓渠山或上魏山,均为闷顿岭之古名。

伊河从源头出发,蜿蜒于伏牛山和外方山之间,流经嵩县、伊川,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全长264.8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伊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成就了著名的“伊洛文明”,被史学界称为华夏文明的“两河流域”,西方历史学界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

伊河在嵩县境内有一级支流41条,其中较大的有明白河、龙潭河、白鹿沟河、大章河、大王沟河、蛮峪河、五道沟河、吕沟河、沙沟河、武松河、罗庄河、黄寨河、贾寨河、高都河、赵村河、焦涧河、洛沟河、八达河、滕王河、凤阳河等。

伊河是嵩县的母亲河。出伏牛,经外方,一路奔涌,在嵩县冲淤出旧县、县城和田湖三大盆地,这里土地肥沃,自古成为百姓聚居之地,人烟稠密,文化灿烂。史书记载,三大盆地为嵩县三大粮仓,哺育着嵩县人民繁衍生息,代代绵延。如今沿河发现的溅水沟新石器、桥北仰韶文化、老樊店二里头文化等古迹遗址,充分证明了嵩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一。故有“华夏文明的根在中原,中原文化的精髓在河洛,河洛文化的渊源在伊洛河”之说。嵩县五千年历史,与河洛文化同步,堪为中华文明之一源。

伊河两岸不仅是百里沃野,更是风景秀丽之地。唐代诗人宋之问赋诗曰:“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清新的佳句记载陆浑山百花含苞待放,伊河两岸杨柳成行,春风拂荡,更有灼灼桃花,素洁李蕊,在明月眏照下,朦朦胧胧,如诗如画的优美风景。

唐朝开元进士李颀眺望九皋山白云悠悠,情系于中,挥毫题诗曰:“皎皎横绿林、霏霏澹青峰。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从诗句中,可以联想到早在唐代,伊河之草坪,沼泽之地,有以鹤为代表的各种各样水鸟,悠游嬉戏。鹤是伊河的宠物,洁白的羽毛、颀长的颈项、丹赤脑顶、黛黑修长的双腿、高亢嘹亮的鸣叫都给人以高贵清雅的感觉。正是有了它,伊河风景才显得灵性十足,格外美丽。

遥想春暖花开时节,杨柳夹岸,落英缤纷,红男绿女结伴踏春,前呼后拥,络绎不绝,感受着绿波碧水、翩跹鸥鹭,文人雅士怎不诗兴大发,心潮澎湃。

唐代诗人众多。刘长卿的诗如白描之画,格外上口。他写伊河曰“伊水摇镜光,纤鳞如不隔,千龛道旁古,一鸟沙上白。仿佛闲山云,能留向城客。”伊水在两山之中排闼而出,清波潾潾,映着白云,映着红日,恰似一面镜子,轻轻晃动。透过碧水,纤细的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通过水门穿城而过,进入青山对峙的陆浑伊阙,望两山高峻巍峨,茂林修竹,栩栩如生,一副古联云:“嵩山不墨千秋画,伊水无弦万古琴。”美丽的景色怎不叫客人留连忘返呢?

唐代诗人刘方平秋夜泛舟曰:“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西北浮云外,伊水何处流。”秋天的伊河似有琴瑟伴奏,夜晚虫儿浅吟低唱,荻叶飒飒和鸣,伴着潺潺水声,构成天籁之音。故“伊水秋声向洛游”为嵩县八大景之首。

伊河养育了嵩县人民,也带来了千百次的灾难。古老相传,这里为五洋江心,大禹凿开崖口、陆浑、龙门、伊阙,伊河畅通,造福一方。但伊河嵩县段河床落差大,水流急,流量不稳,河道宽窄不一,故洪水一暴发就泛滥成灾。伊河真正造福人民是在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为根治黄河,在陆浑口修建陆浑水库,库容13.2亿立方米。在焦涧川九峪河的青沟口建中型水库,库容1035万立方米。在其它支流上建小型水库16座,总库容2950万立方米。

1959年12月陆浑水库动工兴建,1965年8月竣工,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灌溉、发电、养殖、城市供水和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由嵩县、伊川、汝阳、偃师、临汝、巩县、孟津、宜阳、新安9县的8万民工参战,历时6年,斥资1.38亿元。水库建成后,淹没嵩县伊河川区3348公顷肥沃良田。嵩县人民为陆浑水库的修建作出了巨大贡献,保障了伊河下游城市、村庄、耕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黄河安澜。

之后的岁月里,陆浑水库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至2000年底,利用水库资源所产生的效益,仅防洪减灾、灌溉发电、城市与工业供水等项累计达60.9%亿元,是水库建设成本的60倍。

伊河水流更使嵩县获益匪浅,一个时期以来,嵩县人民沿河修建了前河电站,任岭电站,山峡电站,栗子坪电站,新城电站,陆浑水库电站,铺沟电站等一系列水电工程,服务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建设。

沿河修建的灌溉工程主要有陆浑灌区,总灌溉面积89333公顷。总干渠自陆浑至汝阳县内埠,全长45公里。东一干渠自内埠起经伊川、偃师、巩县至荥阳汜水河,全长138公里;东二干渠自汝阳县内埠至汝州市安沟水库,全长52公里。西干渠,自梁圪垱至伊川县鸦岭,全长64.7公里。一年四季,清水长流,滋润着下游数十万亩良田,造福于千百万下游百姓。

1986年-2000年,嵩县利用水库水域进行水产养殖,累计收益近亿元;依靠水库景区进行旅游开发,收益超过4000万元。如今,陆浑水库已成为嵩县水产养殖、旅游开发的亮点。

宋代大文学家司马光有诗云:“欲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充分说明了洛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两河文明重要一脉的伊水,其历史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作为嵩县人,我们生长在这块古老美丽的土地上,沐浴着伊水的恩赐,该是多么的幸运啊!奋力建设好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6年6月

此文刊刊登在《人文嵩县》一书中


+阅读全文

上一篇: 我的小学

下一篇: 太极山祖师庙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伊河-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