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散文 > 送寒衣

送寒衣

作者:赵爱霞

窗外,农历十月初一的雨淅淅沥沥,冷风,不时从窗口吹进室内,令人感到寒气袭人。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很容易让人不由自主地缅怀起逝去的亲人来。

我们这个地方有个风俗:十月一,送寒衣。农历十月初一,时令已经进入初冬,人们大都穿上了冬装。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如何承受漫长冬日的寒冷呢?因此,这一天是给已经故去的亲人送寒衣的日子。说也奇怪,每年十月初一这一天,总会下雨。即便不下雨,天也总是阴沉沉的,很少有天朗气清的时候。

人们往往提前几天或者在这一天到街上买回来五色纸和香箔、冥币,回到家就着手整理起来:细心的人会在五色纸里絮上一点棉花,因为是送寒衣,棉的自然才算寒衣,絮点棉花自然才暖和,然后折叠好,像寄信那样恭恭敬敬地写上亲人的名字。把金箔、银箔捏成元宝,用黄裱纸封上,同样要写上亲人的名字,有的还会在一沓冥币的背面也写上名字。传说只有这样,自己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才会收到。

到了晚上,夜幕降临的时分,洗刷完毕的主妇会在自家房门里面的桌案上摆上香炉,净手焚香,祈祷亲人灵魂的降临。接着,拿出准备停当的寒衣——五色纸,还有金银元宝和冥币,虔诚地跪下来,先用粉笔在地上画个较大的圆圈,然后就在圆圈里边焚烧。人们一边焚烧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和已故的亲人说话、交流,还要给亲人叩头。焚烧完毕,还会移香烛于大门外,给过路的无家可归的或者没人给他们奉送的游魂们也烧一点五色纸和元宝之类。

小时候,见到母亲给外祖父、外祖母后来又加上了祖父祖母送寒衣,总以为那只不过是不识字没有文化的母亲搞得迷信活动而已。直到那一年二叔去世后,哥哥和三姐回老家奔丧因怕影响我工作而没有告知我,事毕才得知噩耗的我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二叔终生未娶,孤独终老,我在老家汝州上师范时经常来看望我,记得还给我买来热水瓶之类的生活用品。那年的十月一,是我平生第一次给故去的亲人送寒衣。当我学着母亲的样子焚香之后跪下来烧纸时,想起二叔孤苦伶仃的一生,想起在汝州上学时二叔对我的照顾,想起二叔走时自己竟然没能去送上一程……映着温暖而通红的火光,那时那刻,感觉二叔仿佛就在我的身边,我的泪水禁不住蔌簌地落了下来。我这才知道,送寒衣也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与已故亲人的灵魂进行交流的方式。

两年后,父亲也去世了,我送寒衣的对象又增加了父亲。虽然每年给他们二位送的寒衣和纸箔冥币分别写有他们的名字,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在另一个世界里相扶相助,相依为命,因此,我都烧在了一个地方。

记得大概是父亲去世一年之后,有天夜里,我梦见父亲和二叔在一个有高大围墙的院落里,二人坐在围墙旁边的一个小方桌旁下象棋,父亲嘴里好像还叼着他那不离左右的旱烟袋。梦中父亲告诉我,给他们送的钱物都收到了,这院落就是用那些钱盖的等等。当我欣慰地从梦中醒来后,更增添了每年都要给他们送寒衣、烧纸钱的决心。

只有当自己的亲人离世后,那些从前自认为是迷信的活动,才会显得不同寻常起来。经历了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阴阳两隔的剧痛之后,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即便那悲痛之情慢慢淡化,绵绵不绝的思念也总会在独自沉思默想时袭上心头。

因此,每年依照当地的风俗,给已故的亲人进行一些送寒衣之类的纪念活动,对于逝者,是一种追思,一种告慰(或许,他们真的能收到呢,否则,为什么千百年来这些传统习俗能流传至今?关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空间,谁也不敢保证真的就不存在);对于生者,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抚慰呢?

十月初一下午

+阅读全文

相关散文

收藏/分享

分享「送寒衣-最新散文」到:

推荐散文